7月25日,国家发展改革委、财政部印发《关于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若干措施》,重点支持汽车、家电产品以旧换新。有市场人士分析认为,考虑汽车产销和空调生产旺季在Q4,稀土作为原材料的备库需求或提前在Q3启动双鸭山股票配资,稀土旺季或将来临。
纵观人类宗教史,我们可以发现,人类几乎所有的宗教,都主张修忏悔,其中佛教、基督教、道教、犹太教、印度教、日本神道教,都给了忏悔,以无上的地位,甚至连南传这样否定生命和世界价值的宗教,居然也修忏悔。有人觉得奇怪,既然贬低生命的价值,而忏悔属于生命行为,为什么要修忏悔呢?其实很简单,佛教认为人类的心理分为善和恶,善良的心理,叫善心所,邪恶的心理叫恶心所,或者不善心所,忏悔是善心所,但后悔或者说忧悔是恶心所。佛教里将忧悔(后悔)心所,称为恶作。二者有何区别?忏悔是认识到:自己在贪嗔痴中,一刻不停;自己被贪嗔痴主宰了,一刻不停;自己是贪嗔痴的奴隶,一刻不停。
忏悔,是忏悔生命中的恶。而后悔呢?后悔是毁约,是毁弃信用。忧悔是担心不能完成毁约的忧愁情绪。而忧愁是属于嗔恨心所的范畴。嗔恨属于三毒。小乘虽然认为忏悔是善,但是所有的善最终也必须灭亡,因为名色的价值是负数,自然善也是没有价值的,比如小乘的十六观智中的“厌离随观智”,为什么要厌离?因为价值是负数,所以必须厌离。当然,这种教义,在历史上,一直是小乘的硬伤。进入19世纪后,南传的很多高僧意识到这种教义在历史上给人类带来的苦难,毕竟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,唯一的价值就是生命,如果生命被证明是没有价值,他们就会理所当然,天经地义的被人消费。南传高僧试图改变这一问题,但是还需要漫长的时间和机会。
基督教不用说,忏悔是日常的日课,历史上还产生了赎罪券这样的丑闻。西方哲学认为,人要有信仰,信仰从忏悔自己的恶开始。
甚至连中国民间宗教祖宗教,都有忏悔。古人动辄在祖宗的灵位前,忏悔所作所为。
大乘佛教的忏悔,则更是五花八门,但是总归是分为浅深两种。浅的如地藏忏、普贤忏等。深层次的忏悔,就是修大乘三十七道品。《大方广如来藏经》说,众生皆有如来藏,但被贪嗔痴所覆而不得见,灭除贪嗔痴见佛性,这是见佛性的底层逻辑,而灭除贪嗔痴的专业手段,就是大乘三十七道品,大乘三十七道品是唯一见佛性的修法,其他都是冒充的。佛性并不是什么都没有,而是灭尽了所有的恶心所,只剩下11个善心所和5个别境心所,我们常常看见佛经上介绍某位大菩萨时,说他“有惭有愧”,就是表示这个人已经见佛性了,因为没有见佛性,你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惭愧,都在贪嗔痴中而已,一刻不停。其实所谓的佛性,就是纯善无恶。
现在很多灵修组织,打着大乘佛教的旗帜,本质是虚无主义。他们坑害信众,让人修“无念”,灭除一切心所,并谎称能见佛性。如果见佛性的时候,什么心所都没有,就是现代医学上的脑死亡,这是毫无疑问的。后世很多冒充佛教的一些宗派或者灵修组织,就是以脑死亡或者低智商(无分别)作为修行的方法,这其实是一场闹剧,极易导致精神疾病,也非佛教内容。
那么,忏悔的本质是什么呢?其实忏悔的本质是审查,是自我审查。苏格拉底说:“未经审查的人生,没有意义。”如果一个人永远不审查自己的行为,那么他就永远不存在自我锤炼。比如说,我们现在看到网络上很多人喜欢“质疑”,将一些无辜的人推入自证陷阱,甚至自杀。质疑是科学上,非常可贵的精神,因此被西方的政治正确无限赋魅,使得很多人迷信,那是无限高大上的事。有了“真理”和“高地”的保驾护航,他们无恶不作,一条道走向黑,打着质疑的幌子,不逼死人不罢休,为什么?因为没有信仰,没有自我审查的能力。
苏格拉底说:“骄傲是无知的产物,认识自己的无知就是最大的智慧。”
苏格拉底说:“恕自己一过,则万过由之而生。”
接下来请朋友们欣赏一组沃唐卡编号为153-106006的药师佛唐卡:
发布于:江苏省